欢迎来到芜湖云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科友软件),我们已经为3600多家客户提供专业的软件服务!
客服电话:0553-3930001/3939689
关于我们
2020-01-18 17:26:00访问数:1157

两化融合政策是什么?如何落地?

科普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高端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国两化融合,地位堪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性部署!

两化融合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不搞制造业的,而世界发展的历史也一再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现代化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时候被称呼为工业化国家,也从侧面表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a.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世界各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如美国推出的工业互联网计划和德国推出的工业4.0计划;

  b.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企业当前推进改革的重点仍主要聚焦于传统竞争能力;

  c.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然后再实现信息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在追赶发达国家中,目前总体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另一方面,我国的信息化已经推行了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希望抓住信息化这样一个有力的手段来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因为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我国继续学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并且要像发达国家那样经过全部的阶段才能完成工业化,我国将有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他们的发展进程。因此,中国需要一个加速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两化融合的历史发展


  1、两化融合认知的发展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作出决策)。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中国两化融合的发展

  (1)传统工业化阶段(1949-1978),纯国有的计划经济,学前苏联和自力更生,两化融合既无需求,又无动力,也无条件。

  (2)改革开发阶段(1979-1999),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纯国有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从闭关自守向开放引进转变。两化融合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

  (3)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加入WTO,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经济超高速发展,两化融合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行动纲要,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3、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政策体系(顶层设计)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涵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

  中国部分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中主要暴露了以下四点不足之处:

  a.装备化基础薄弱,主要体现为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b.流程管理缺位,主要体现为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

  c.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主要体现为旧管理体制、思维和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d.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在我国企业实际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虽然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进程,但是在该过程中企业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扰,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五点:

  a.混淆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概念,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认为两化融合就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两化融合强调的是企业对自身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认识和实现,企业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技术问题,更多的应该是提高认识、系统推进、科学评价等管理问题;

  b.企业两化融合战略和业务规划不能匹配一致,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制定了两化融合战略规划,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各部门在制定具体的业务规划时,与两化融合战略基本不匹配,各行其道,导致两化融合的预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c.两化融合的投资绩效不明显,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缺乏体系化的两化融合以及信息化投资绩效的管理方法,导致企业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却很难从自身的经营业绩中体现出这些投入的投资绩效;

  d.信息化成本和进度控制困难,应用效率不高,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对IT项目的管理能力成熟度低,导致项目超出预算、超出实施周期的现象较多,带来了极大的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在两化融合工作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只重视前期的信息系统建设,而在后期的系统运营维护阶段投入力度不足,导致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难以得到保证,导致应用效率不高;

  e.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缺乏满足两化融合工作目标和要求的信息安全管理手段,虽然使用了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但企业仍然面临着数据丢失或篡改、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

  总体来看,有效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亟待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各种管理问题。

  因应以上各种问题,我国提出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2、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的

  企业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目的是使企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使企业获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图3出处:“贯标培训材料2—两化融合管

  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以下九项管理原则:

  a.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b.强调两化融合的战略一致性;

  c.强调领导的核心作用;

  d.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e.重视过程管理;

  f.实行全局优化;

  g.讲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h.重视创新;

  i.进行开放协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价值点及工作流程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价值点

    (1)转型升级:传统企业在如今的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两化融合贯标是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2)实力认证:企业两化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贯标,既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对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传播极具价值。

      (3)竞争优势:以新型能力的培育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将技术进步、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提高竞争力。

      (4)规避风险:通过顶层设计,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和风险,护航企业良性发展。

      (5)提升管理:通过咨询诊断及制度优化,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工具规范企业发展。

      (6)获得政府的奖励

TAG: 芜湖两化融合 芜湖两化融合贯标 芜湖两化融合政策
上一篇:芜湖2020年最新就业补贴政策
下一篇:批发企业工作恢复自救指南,你必须知道!

马上预约您的专属顾问,了解更多科友软件

立即预约